2016年1月11日 星期一

撐得夠久,就一定是你的——我讀《長線獲利之道:散戶投資正典》 (Stocks for the Long Run)

《長線獲利之道:散戶投資正典》封面

好吧,既然要研究錢這種東西,我們就來正經八百地把它研究個透徹。我選擇拜讀的第一本書,是 Jeremy J. Siegel 備受好評的大作《長線獲利之道:散戶投資正典》, 2014 年出版的第五版;這是一本 400 多頁,一共 24 章的大部頭,無論是篇幅還是架構,都相當於大學教科書的體裁。事實上我還真的像是回到大學唸書一樣,每讀完一章就回頭再複習一遍,確實抓到主旨之後,才進入下一章。這本書不是那種在捷運上隨便翻一翻,就能夠輕易吸收的大眾讀物;但只要讀者花點功夫去體察這本書的章節安排,你就會發現作者的論述不但十分紮實,而且別有深意。

本書第一章開門見山,用一張 200 年的股票、債券跟存款的累積投資報酬對數圖表,來說明長期投入股市的報酬率,不但遠勝債券跟存款,而且真正令人吃驚的是,報酬累積竟然是那麼穩定的線性趨勢,而且不限於美國股市經驗。即使你在投機時機壞到不能再壞的經濟大蕭條前夕,聽信了當時媒體上的投資建議,開始進行定期定額的投資,但只要你沉得住氣,對於一路滑落的指數視而不見,像個低能兒一樣繼續定期定額投入,不到四年的時間,你就可以勝過被股市嚇壞了跑去買公債的投資人,並且在之後把其他人愈拋愈遠。作者在稍後的章節中,用極為完備的歷史數據,剖析如此違反大眾認知的結果,關鍵在於「長線」二字:誰都知道股票的短期起伏會讓人心臟病發,但只要你持有股票的期間愈長,風險就會隨之遞減,有朝一日甚至還會低過債券,因為債券長期有可能無法打敗通膨,股票卻可以保證穩賺不賠——只要你抱得夠久。

有意思的是,作者在第一章建立了股票值得長線投資的論述之後,緊接著馬上探討幾年前讓大家餘悸猶存,差一點搞成另一次大蕭條的次級房貸風暴,非常清楚地整理出這場金融風暴的成因(說實在話相當北爛,但你又能對華爾街那些傢伙有多少期待),以及它對於各種資產類別的影響(從此跟股票市場是負相關的,只剩下美國公債跟美元,這對於你的資產配置十分重要)。作者反倒沒有刻意去強調,只要你的資產被腰斬後沒有含淚認賠殺出(偏偏這是絕大多數投資人當時的行為),股票市場在短短一兩年內,就把你賠掉的錢連本帶利還給你。長線投資並不是真的需要你待在市場十年才給你正報酬,但如果你沒有這個信念,往往連十個月你都待不住。

除了倡導長線投資的理念之外,《長線獲利之道》也有比較接近一般投資學教科書的內容,從最根本的股票價值源頭開始探討,演繹出在學理上股價的合理評估標準;然後從這個理論上無懈可擊的估值模型,去探討為什麼實務上小型股的投資報酬會優於大型股,價值股會優於成長股,以及最容易迷惑股市投資人的小型成長股 IPO ,幾乎都是以災難收場。這些都不是作者的個人信念,而是檢驗了數千家股票幾十年來的綜效,所得出來的紮實結論;雖然這當然不能保證你自己進場時也能得到同樣的結果,但已經是一個理性投資人想要勝過大盤,最可靠也最經得起檢驗的投資策略。

即使作者如此支持長線投資的理念,他還是幫讀者剖析了股市短期震盪的成因,諸如指數期貨或選擇權之類可進行短線投資的槓桿工具,以及這些很容易害死人的衍生性金融商品的正確使用方法(拿來避險,不是拿來投機)。他也不帶成見地試圖驗證技術分析的成效,並且得到一個我見過最中肯的結論:如果把交易成本也納入考量,用技術分析進行波段操作,報酬確實會低於買進持有法,但相對地至少能夠讓投資人躲開考驗心臟強度的大崩盤,投資風險也會跟著減少,並不是完全一無可取。當然啦,考量到這麼一來你就得不時看個盤,長期拿到的報酬還比買進持有的傻子少,到底值不值得這麼做,就看你有多麼注重自己的生活品質了。

對於想要買低賣高,每年都狠賺個五十一百趴的「股民」來說,認為你連景氣循環都很難抓到的《長線獲利之道》,顯然沒有什麼實務上的幫助。不過如果你願意承認散戶投資人在預測市場上的無能(事實上就連機構投資人也沒有高明到哪去,只是他們絕不會承認),而打算把投資獲利的前景,押在歷史印證穩賺不賠的長線投資上的話,這本立論詳盡,辯證紮實的「散戶投資正典」,能夠讓你腦袋清晰,心如明鏡地,完全知道自己在做什麼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